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把美国比作中国,他的武汉在哪里?

卢森堡上空的云 地球知识局 2020-01-07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015-中部重镇芝加哥


作者:卢森堡上空的云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摩天大楼,这个词语似乎已经成为城市建筑的代名词,在全球所有城市(特别是新兴城市)中都很容易见到。


人们甚至对这样的平地起高楼习以为常

(图片来自wikipedia@Atlantis The Palm)


摩天大楼可以说是工业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铁构成的箱式框架足以承担超大的重量;各种材质的外墙其实已无承重功能;铁框架便于搭建,外面敷上石料或混凝土就能出一层楼。这种“钢混结构”的高层建筑便于容纳更多的人,完全符合工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建筑的需要。



在真正的工业国家,钢铁早已发展到艺术品的水平


(图片来自wikipedia@Beninjam200)


但似乎很少有人知道,“摩天大楼”起源于何地?开始于何时?


今天我们就以摩天大楼为引子,进入一座著名的美国城市。


高楼林立芝加哥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摩天楼的老家


虽然说起美国的摩天大楼,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一定是纽约。但其实摩天大楼的故乡并不是在纽约,而是在芝加哥


最著名的当然是这位-纽约帝国大厦

(图片来自wikipedia@Sam valadi)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芝加哥,是当时世界上最具有活力的城市之一,经济发展非常之快,原来的小镇规模早就无法满足不断涌入的人口和产业了。这才有了满足芝加哥的新城市建设需求而出现的“芝加哥建筑学派”,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影响绵延直至今日。


著名的威利斯塔(即Sears Tower

(图片来自wikipedia)

 

芝加哥的突然崛起并非没有原因。


这座城市位于伊利诺伊州东北部,是一座水资源极其充沛的内陆城市。它位于密歇根湖西南岸,地处北美大陆的中心地带,还能通过伊利诺伊河与美国“黄金水道”密西西比河相连,也同时是美国“东西大动脉”——太平洋铁路的枢纽。水陆通衢的位置,使之成为了五大湖城市圈的中心城市,是一座以交通和水利起家的城市。


人们把同样位于水陆枢纽,依靠铁路及内陆航运连接着中国东西南北而发家的武汉与之相提并论,的确是最贴切的了。


芝加哥卫星图

广阔的五大湖,如同内陆的大海

(图片来自wikipedia@Copernicus Sentinel-2,ESA)


地理位置及环境决定了区域的发展模式。如果说美国东部的“新英格兰地区”是17、18世纪大航海时代的产物,美国西部的加州地区是20世纪后半叶科技革命的产物,那么芝加哥所代表的“五大湖地区”可以说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非常具有内陆指导价值,值得中国的广大中部城市学习。


至今仍是北美主要城市群之一,其首则是芝加哥

 


“芝加哥速度”


在新大陆被哥伦布发现后,欧洲殖民者对北美地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现今美国和加拿大的大西洋沿岸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人口有限,他们对五大湖乃至广大的北美中西部的认识相当有限,芝加哥这片地区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沦了很久。


早期殖民者基本聚集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

尤以一些重要的港口河口为多,如纽约


直到1673年,由路易斯·乔利特和雅克·马奎特领导的探险队首次穿越芝加哥波蒂奇并沿着芝加哥河旅行,芝加哥才走进了世人的眼中。1682年法国占据了这片区域,1763年在“七年战争”中被败北的法国作为战争赔款赔给了英国,并入了魁北克省。


所以对于当时的五大湖地区来说

到底是归属来自新英格兰的英国殖民者

还是归于来自魁北克的法国殖民者

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随着美国的独立及向西扩张,到1796年,包括芝加哥在内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地区被迫开放给了美国。1803年,美国陆军在芝加哥建立了迪尔伯恩要塞,芝加哥的历史也从此开始。


在这个西进的过程中

伊利运河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大湖得以从这里直通纽约和大西洋

阿巴拉契亚以东的人口也可以大规模西进

(图片来自wikipedia)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833年,仅有200人的芝加哥镇成立,也迎来了它的第一个崛起的历史契机。


此时正值美国风起云涌的“西进运动”,大量移民从美国的核心领土“新英格兰”向刚刚买来的“路易斯安纳”移民,而两者的中间,正好是芝加哥所在的位置。前往路易斯安纳的“新移民”越来越多,芝加哥的交通也开始飞速发展


北美的交通条件确实相当优越

通过天然和人工河流

以芝加哥为中转站

确实可以将密西西比河流域、五大湖、大西洋打通


1848年,芝加哥的第一条铁路开始修建,成为了铁路泡沫时代得到了最多基础建设便利的城市之一。


同年,沟通密歇根湖和密西西比河的伊利诺伊-密歇根运河建成,又经过了芝加哥,使之成为了密西西比河上的重镇


伊利诺伊州和密歇根运河的位置和路线

(1848年完工)

(图片来自wikipedia)


便捷的水陆运输极大地刺激了工商业的发展,廉价的土地及五大湖沿岸丰富的水矿资源则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及工商业者。众多的外来者纷至沓来,到此定居,其中包括大量的农村人口和新外国移民。


运河两岸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紧接着爆发的“南北战争”则为芝加哥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1862年5月,林肯签署了《宅地法》 ,规定每个美国公民只交纳10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得160英亩土地,连续耕种5年之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这一措施本质上是为了限制南方奴隶主夺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也能够为北方邦争取贫困农民的支持,刺激农民参加战斗。


南方来势汹汹,北方如临大敌

发动群众西进发财的热情,芝加哥是个很好的抓手


而《宅地法》的一个副产品,则是让芝加哥走上了城市化的快车道。作为东西通道枢纽的芝加哥,在1870年到1900年间人口从29.9万猛增到170万。当地的制造业和零售业成为中西部经济的主宰力量,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美国的经济。


当地主,不是梦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内战结束后的30年中,西部大探索仍然在持续,联邦政府在《宅地法》[i]后又推出若干有关规定,鼓励东部的农民向西进发。比如矿产业的兴起虽然时间不长,吸引力却很大,甚至催生了如“加州淘金热”那样的奇观。


征服辽阔的西部,直到太平洋海岸

美国人仿佛感到这是自己的天定命运


几十年后,美国广袤的西部就成了小麦、玉米等生产基地。而此时的欧洲政局不稳、战火四起,不少普通群众为躲避战火及政治纠纷,纷纷逃往美国去寻求生地。而这些新移民在东部无根无基,在西部无房无地,只能在中间的中转站芝加哥停下来


就这样,加州的黄金、中西部无穷无尽的农牧业产品、不断到来的移民,通过五条名为“太平洋铁路”的大铁道在北美大地贯穿起来,其东方枢纽正是芝加哥


没有芝加哥

就没有如此迅速的西部大开发

(底图来自wikipedia)

 

 

芝加哥的崛起对美国的意义


芝加哥的崛起,标志着美国陆权的崛起,所以可以被视为内陆中部城市发展的典范。


芝加哥很早就是当地重要的皮毛贸易站。但这样的贸易体量不大、范围不广,仅凭自己很难发展成有影响力的商业市镇。正是因为美国西进运动带来的巨大扩张,让靠近当时美国西部边境的芝加哥体现出了自己的重要性。


挪威人在北达科他州的新家

(而去北达科他州,大概率是从芝加哥出发或中转的)

(图片来自wikipedia)


当然,这种受益不但来自于芝加哥作为转口贸易点的地理优势,同时也包括先进运输技术的普及。当时河面轮船和铁路都还是刚刚进入大量商业化运作的新玩意,运能大单价便宜,用来连结东北部工业重镇和西部农场可以说再合适不过。


现在也仍是美国关键的铁路枢纽

(图像来自Google map,DigitalGlobe)


就是因为这样特殊的位置和先进的交通工具,让不断从东部向西移动的人流,和从西部新边疆回传的物流,都要在芝加哥交汇。仅是装卸转运,就会在当地催生体量庞大的服务业,而物资的打包转运也必将带来就地加工的简单工业和服务于采购商人的金融业。芝加哥的早期产业优势和基础设施积累,便就是这样完成的。


无数人梦想的起点与终点

(图片来自wikipedia@Dicklyon)


美国的西部拓展一直在继续,东西部之间、南北方之间的产业互补一直也没有终结,这让交通枢纽的地位始终显得无比重要。随着芝加哥自身的工商业和金融业能力越来越强,它也有机会在国际社会展现自己的实力了。


1893年,芝加哥世界哥伦比亚博览会

(图片来自wikipedia)


20世纪美国的崛起离不开两次世界级战争,而芝加哥乃至其所处的整个伊利诺伊州为战争动员以及战争物资的补充贡献颇大。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五大湖区海军基地作为新兵训练基地为国家提供了超过六万的海军。军工业的兴旺,吸引许多人从其他城市搬到芝加哥来填补就业岗位,也让芝加哥的劳工结构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这时候美国人才意识到,大规模工业化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大城市可以以煤炭、钢铁和石油为基础,以纵深维度的开发为动力,推动大城市在规模和复杂性上向上发展,让芝加哥成为从马赛诸塞州到伊利诺伊州这个重型制造带最西端的锚点,并承担产品分销和就近金融服务的功能。


海军码头在战后逐步改造成了旅游设施

是芝加哥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图片来自wikipedia@Hbodine)




芝加哥在美国历史上的崛起,其实对今天中国的内陆七雄也很有借鉴意义。


武汉、郑州、长沙、南昌、重庆、成都、西安,构成了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的第二批发展排头兵。这些城市,无一例外都是内陆性城市,只是根据各自不同的山水地形,有一些交通方式和城市空间上的区别


在中国改革不断深化,中西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高铁民航等新型交通工具不断涌现的背景下,这几座城市作为人员物资的流动中心,自然会感受到发展的红利。谁能够用更优惠的条件和更可持续的城市规划留住来来往往的人员和资本,谁就能率先在七雄争霸中脱颖而出,成为中西部的新中心。


参考文献:

 1、《南北战争与美国的崛起》——余志森

 2. “Global Chicago” - Michael P. Conzen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来自wikipedia@Copernicus Sentinel-2,ESA



END



扩展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